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六章 黑死病(2 / 2)

照向来的风俗说来,人死了,亲友邻居家的女眷都得聚集在丧事人家,向死者的家属吊。那家的男子们就和邻居以及别处来的市民齐集在门口。随后神父来到,人数或多或少,要看那家的排场而定。棺材由死者的朋友抬着,大家点了一支蜡烛,拿在手里,还唱着挽歌,一路非常热闹,直抬到死者生前指定的教堂。但是由于瘟疫越来越猖獗,病人死了,不但没人吊,很多都腐烂在家里。真是难得有几个死者能得到亲属的哀伤和热泪,亲友们才不来哀悼呢――他们正在及时行乐,在欢宴,在互相戏谑呢!

城市里就这样到处尸体纵横,附近活着的人要是找得到脚夫,就叫脚夫帮着把尸体抬出去,放在大门口.找不到脚夫,就自己动手,他们这样做并非出于恻隐之心,而是唯恐腐烂的尸体威胁他们的生存。每天一到天亮,只见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堆满了尸体。这些尸体又被放上尸架,抬了出去,要是弄不到尸架,就用木板来抬。

一个尸架上常常载着两三具尸体。夫妻俩,或者父子俩,或者两三个兄弟合放在一个尸架上,变得很普遍。有时候举行挖坑埋葬,刚刚挖好埋那几个人够深的坑,却忽然又来了六七具尸体,结果还要继续向下挖。

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尸体运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坟地再也容纳不下了。等坟地全葬满了,只好在周围掘一些又长又阔的深坑,把后来的尸体几百个几百个葬下去。就象堆积船舱里的货物一样,这些尸体,给层层叠叠地放在坑里。只盖着一层薄薄的泥土,直到整个坑都装满了,方才用土封起来。

城里是这样,郊外的市镇和乡村也并没逃过这一场浩劫,不过灾情不象城里那样声势浩大罢了。可怜的农民在冷落的村子里,荒僻的田野中,一旦病倒了,既没有医生、也没有谁来看顾,随时倒毙在路上,在田里,或者死在家门口。他们死了,不象是死了一个人,倒象是死了一头牲畜……“

“温莎修女,温莎修女。”

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温莎修女的书写。

她站起来去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个俏丽的女子,正是凯瑟琳。她带着哭音道:“温莎修女,希克曼牧师忽然晕倒了……”

听到凯瑟琳的话,温莎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她使劲的捏着手中链子,走出门外,说道:“快带我去看看……”

……

进入夏季的南大陆。

杨政带着蜜雪儿来到卫戎国。

此时的桃源已经成了卫戎国最大的商行,即使在世界各地,也已经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商行。

桃源商队从蓝梦海带来的各种资源,然后从浩然联盟的总部运输入卫戎国。

因为瑞秋的关系,杨政长期居留在卫戎国内。

所以桃源的重心早已迁入卫戎,在浩然联盟的总部只是一个空壳,吸引人的注意。

大量物资给卫戎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民心自然所向,魔神教在卫戎国内的势力扎得更深。杨政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爱戴。

也因为桃源的存在。

在桃源和全世界商人做生意的时候,也顺带着将卫戎的好宣扬出去。

杨政不是空口说话,卫戎国确实发展迅猛,带无数商人带来生机。

杨政一向信奉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没有政治,就不可能有战争,而政治所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民生,为了经济。

桃源将越来越多的低廉商品倾销出去,从经济民生上逐渐腐蚀其他国家,将那些国家的利益与桃源利益结合在一起。一但这个量变引起质变,到时候,这些国家就离不开桃源,杨政不用战争,就能从经济层面上征服其他国家。

这才是带有现代艺术的“战争”。

打打杀杀在杨政眼里实在没有技术含量。

谁钱多谁是老大。

将经济手段运用在这不成熟的世界,杨政希望能不战屈人,最后整合人类力量。

这段时间是杨政来到这个世界最充实和甜蜜的日子。

和瑞秋的感情终于明朗化,他获得很久未品尝的爱情滋味。

尽管平日里两人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但只要能挤出时间,两人都会见面。

并不一定是做爱,只要看着对方,和对方说话,倾诉,已经让两人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甜蜜。

杨政和瑞秋都不敢相信自己在这个过了萌动的年纪焕发的青春,事实却又是如此,他们像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一样充满激情,会为了对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欣喜,他们珍惜在一起的每一秒,脑海里都是对方身影。

压抑了太久的感情,迸发出来是如此热烈,像陈了多年的酒,愈漫长,愈香冽。

蜜雪儿也来到了卫戎王宫中。

瑞秋喜欢她喜欢得不得了,她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如今梦想成真了。

因为斯帝安踏上王者的道路,在逐渐离她远去,蜜雪儿的出现,填补了她内心唯一的空缺,让她的母性得以肆无忌惮的挥霍。

莫冰云和月如雪也经常会来卫戎国。

这是她们当年留下过伤心回忆的地方。

但如今那些面孔都已经故去的故去,消失的消失。

杨政不知道她们是否看出自己和瑞秋的感情,不过爱情这东西确实盲目。

他不知道该做什么选择,而且在这种状况下,也无需去选择,这并不是地球,他不需要遵循什么一夫一妻的原则。

何必去伤爱他的人的心。

让一切顺其自然吧。

这漫长的人生中,爱情只是一环,爱得太苦不如不爱,享受爱,生活中还有无数精彩,享受生活。

杨政看开了,所以他够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