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0章变味了

第130章变味了

秦玉苓道:“也不是说习性不好,主要是琴儿觉得他不是真想娶我。昨日从他家门前过,我还瞧见一个长得很是水灵的丫头在江府门前送他,可是我一问他,他就说没有通房的侍妾和丫头。”

老夫人一听,皱了皱眉头:“这倒不是什么大事,现在这个年纪的男子,有哪个没通房的?要我说,琴儿你莫要太挑,只要不是在大婚之前抬作妾的丫鬟,都是可以接受的。”

“倒不是琴儿嫌他有个通房的,而是他不肯跟琴儿说真话。他既然都想娶琴儿了,又有什么不能说的?现在还没嫁过去,他就不跟我说实话,要是往后嫁过去了,那还不更甚?”

乔老夫人倒是赞同秦玉苓这话:“兴许是那江家的孩子看重这门婚事,怕说真话惹你不高兴。这样,你听祖母一句,再多看看,别着急。”

当然不能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想让乔家改主意,秦玉苓早就想清楚了,这个事情要慢慢来。

在乔老夫人这里坐了一会儿,秦玉苓回去了。

回去之后阿巧呈上相国府来的邀请函,是齐小姐齐嘉柔递来的。

阿巧转到送信那人的原话:“齐小姐说昨日招待不周,邀小姐明日一早去她那边,她准备到外头春游,据说叫了好些人呢。”

秦玉苓一听,把那邀请函打开来看了一下,是齐小姐亲笔的信函。

她想的倒不是去与不去的问题,是她好些时候没见着楚余华了,老夫人不让她去,她得想想办法。

当初来京城的时候,她接触楚余华就是因为想找楚家的短处,可是楚家上下都把她当外人,她也没办法去探知更多。

楚余华那里也不如秦玉苓原本想象的那样能探知太多,楚常笙如今比以前长进了很多,基本府里的要事连薛姨娘都不一定知道,更别说楚余华了。

所以秦玉苓守了三年,也依旧没能得到机会。

这一次楚余华那事情兴许是个突破口,秦玉苓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正好此时楚常笙有要升官的迹象。

她沉思了片刻,与阿巧道:“你帮我去带个口信,去相国府问问齐小姐,可否再把楚家那姑娘也给叫上,就说是我想见她。”

阿巧愣了愣,贼兮兮的看了看外头:“小姐,奴婢听闻这段时日老爷跟齐家走的很近,您就不怕齐小姐在老爷那里说漏了嘴,再让老夫人给知道了……”

“怕什么?他是去齐家见老相国的,又不是去齐嘉柔的,况且就今晚到明早的时辰,我父亲恐怕现在人也不在齐家。”

阿巧听秦玉苓这般说,点了点头:“那成,奴婢去跑这一趟。”

她走了之后,阿姝端着点心进来。

阿姝听见了方才秦玉苓跟阿巧说的那些:“您也太沉不住气了,这才几日?要想见那楚家小姐不急于一时,万一被老夫人知道了,得挨罚的。”

确实不急,可是大好的机会,秦玉苓想着要是能见上也好。

“等她知道了再说吧,况且那齐嘉柔也不是那么多嘴多舌的人。”

阿姝也不说了,任由她去。

酉时,阿巧从相国府里回来,带来了齐嘉柔的话。

“齐小姐说了,让小姐放心,您既然想要那楚家的姑娘牵拉,她必定会去请的。”

有了这话,秦玉苓也就安心了。

只是阿巧说完这句,又来了一句:“不过,齐小姐要我带句话给您,说明日去的不光是她,还有沈公子,也有江家那公子。听齐小姐那意思,这是相国府和乔家商量了的,其中的意思想必就不用奴婢多说了。”

这个秦玉苓当然明白,后日便是应考之日,沈钦衍明日还有空出来闲玩,真让她挺意外的。

“我知道了……”

阿巧站在原地不动,问秦玉苓:“小姐,您说这沈公子到底怎么想的?如今他对您……”

自沈钦衍来京城之后,秦玉苓与他见了好几面,两人见了都装作不认得,偶尔还有口舌之争,想来是没有什么可能了。

“都是过去的事情,沈钦衍如今也不再是过去的那人,想必是不会的。”

阿巧不放心:“要不……奴婢跟着您一道去吧,奴婢还记得您当初在苏院士家中呆着不肯见他那会儿,他还曾去苏家守了一夜,回来福顺见他那萎靡不振的样子都跟着急哭了。瞧得出沈公子是个很重情义之人,他如此看重您,要放手也未必能放得干净。”

秦玉苓听罢了之后惊奇万分,她怎么不记得沈钦衍曾来苏家守过?

“你说他来苏家找我,是在什么时候?”

阿巧想了想,像是在掐算日子:“约莫是在您误会我跟他那两日,他见你第二天不来找他了,便去苏院士那里寻你,可是被那苏院士的侄儿给拦下,说是您不想见他。”

秦玉苓就是想破了脑袋,也实在记不得有这么一回事。

“可是……我真不知道……”

她记得清清楚楚的,当时从山上下来之后,沈钦衍便没来寻过她。也是因为这个缘由,她之后才走得那么干脆。

阿巧听她这么说,也觉得很惊奇:“您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苏家的那人,似乎是叫周舒,是他告诉沈公子你不想见他。”

秦玉苓从来没有让周舒去说过这种话,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周舒自作主张,没有告诉她。

阿巧看秦玉苓似乎真不知道,也想到了这个:“难不成,是苏家的人不想让您见沈公子么?”

“应该不会吧……”当时秦玉苓跟沈钦衍之间的关系苏家人都是知道的,而且也还不清楚她的身份,不可能拦着。

她怎么都不肯相信,但事实又摆在眼前。

阿巧亦是沉思:“恕奴婢说一句不该说的话,您从前就是太信那苏家人了。苏院士常年在京城里走访,就不说春闱,单说他往年,也常常到京城里来寻访,搞不好他是很早就晓得了。”

秦玉苓从前没有这么想过,把苏家的收留当做恩情,但经过阿巧这么一说,还真是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