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6节(1 / 2)





  她索性一样一样解释。所谓“开中法”,是专为战时运送粮草而设的,意思是“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如今辽东地区急需粮草军械,可朝廷并没有那么多人可调来运送军粮,便想让商人帮忙运粮。既然是商人,自然是在商言商,没人愿意做费力不讨好的事,运送军粮虽于国朝有利,但商人能从中获得的利益并不多,因此多少有些不情愿。

  那怎么能让商人心甘情愿的去运送粮草呢?只能以利诱之,犹如在推磨的骡子面前吊一根胡萝卜,盐就是此时的胡萝卜。盐的重要性,在此时不言而喻,不少富商巨贾都是由贩盐起家。可这盐,却不是想卖就卖的,必须要有盐引。从前若想得到一张盐引,必须向盐运使衙门交纳盐课银,并且同衙门里的人有过硬的关系,毕竟盐引都是有定数的。

  而“开中法”一出,获得盐引的步骤立刻不同了,需得报中﹑守支﹑市易。其核心的理念,便是只有当盐商按照官府的要求,将粮草运送到指定地区的粮仓,才能换取盐引。

  “依这个意思,是不是只要能按官府的榜文将粮草运送到辽东,便能换取盐引进而贩盐了?”一个商人迫不及待地问,从前能买到盐引的只有那些大盐商,他们后来者连分羹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忍痛放弃这一块金山银山。

  月牙儿点了点头。

  宝银楼的邢爷看了那人一眼,但笑不语,他心里想着:那些现成的盐商会舍得把盐引让出去给旁人?做什么春秋大梦。朝廷弄出这么个条例,不就是倒逼着盐商们去运送军粮么?他心里倒更在意国债的事。

  所谓国债的规则,商人们一听就明白了,不就是从前那些小门小户将银子放在旺铺里吃利息的翻版么?只不过存钱的地方变成了朝廷的国库而已。国债给的利息,也和百姓放在铺子里收的利息差不离,只是毕竟有朝廷背书,总比放在一家铺子稳当,毕竟铺子卷钱跑人的速度可比改朝换代的速度快多了。

  只是对于商人来说,将钱按年限存起来并不是什么好去处。邢爷本来打算意思意思买两张国债应个景,却听说萧老板买了许多国债,怕是里头有什么缘故。

  邢爷笑呵呵地问月牙儿:“听说萧老板买了不少国债?可有什么内情。”

  月牙儿方才说了一大通话,这时拿起茶盏慢悠悠吃茶,引得在座商户频频望她,想催她说又不敢。

  其实这国债原本是打算摊派到宗室和官吏身上,但月牙儿以为,若是能引起商人们抢购国债的热潮,引起百姓的效仿,效果比前者要好得多。

  等吊足了胃口,她才不慌不忙地将茶盏放下,欲言又止,似乎顾忌着什么,只说:“其实也没什么。”

  她越不肯说,其他人便越以为这里头有名堂。等到这次集会结束,邢爷拉着黄会长,一起去堵月牙儿。

  “这一套首饰,是我家银楼师傅的得意之作,还请萧老板笑纳。”

  “这怎么好意思?”

  黄会长陪着笑:“萧老板,你只管收下,邢爷是个爽快人,为人处世没的说。这也是想同你交个朋友。”

  闻言,月牙儿退让了一番,这才让小丫鬟收着。

  眼看她收了东西,邢爷满意了,笑问:“方才人多,萧老板肯定不方便把话说全了,如今也没外人,不若透些消息与我们知晓,有钱一起赚嘛。”

  月牙儿望一望左右,压低声音道:“可不许告诉别人。”

  “一定一定。”

  “听说,皇爷有意封一批皇商,让皇商来管皇店的事。国债的账目都是要送到御前去的,你这时候多买些国债,到时候能在皇爷面前留个好印象,难道不好么?”

  原来是这样!

  邢爷恍然大悟,寒暄了几句,急匆匆走了,他要赶紧取银子去买国债去。

  眼见人都散了,黄会长才说:“其实这话,萧老板应该私底下跟我说的。”

  “没事,知道的人也不多。”

  知道的人不多才怪。她是特意挑了邢爷说这个消息的,因为邢家与京城几家大商户都联络有亲,他知道了,就等于其他几家都知道了。

  国债发行的第二日,户部负责此事的官吏在前往衙门的路上,一直唉声叹气的,很是发愁。昨天一整日,来瞧热闹的人多,真金白银买的人却少。除了萧老板买了许多国债之外,卖出去的并不多。这要是完不成任务该怎么办呢?

  他都有些怕去衙门了。

  谁知落了轿,却见衙门前围了好些人,都争先恐后的要买国债。有些财大气粗的,直接把一箱现银打开,硬要往衙门里送,看得那官吏都愣住了。

  银子有了,运力也有了,其他的事情就都好说了。

  粮草军需源源不断地由各地送往辽东,多半是由商人承担运送的。因为月牙儿是建言之人,所以许多有关商人的事少不得要她盯着,随时查漏补缺。

  这一忙,就没什么停歇的时候。

  京城的桂花树开了又落,吃罢最后一顿桂花糕,冬天如约而至;梅花香萦绕京城,迎来漫天鹅毛雪;冬去春来,又到了吃春饼的时节。

  京城杏宅去年移来了一株杏树,春至,新生了花骨朵儿。一日清晨,月牙儿醒来时,忽然闻到一阵极淡雅的花香,推开窗一望。

  杏花开了。

  她独自立在窗下,形单影只看了一会儿杏花,略微有些如梦的惆怅。

  这个时节,江南的杏花一定开得很热闹。

  微微的有雨落。

  都是“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杏花初开的第二日,辽东大捷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京城,大街小巷又燃起了鞭炮,过年一样热闹。

  月牙儿再度入宫时,贵妃已升了皇贵妃,虽然册封礼还未行,可旨意已经下来了,是以月牙儿请安的时候,亦随着宫人称呼她为皇贵妃。

  等月牙儿行完礼,皇贵妃叫宫女搬一个宫礅儿来,赐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