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章(1 / 2)





  菜谱上说,腌制好的鲫鱼可以装入瓦罐,然后用封土密封住瓦罐的坛口,将瓦罐放在阴凉处腌上半年,半年之后就能吃了,王佳琪没有这个耐心等上半年,就算她有耐心,系统也不会等上她半年时间,所以她选择折中了一下,选用老卤汁腌制鲫鱼。

  老卤汁是王佳琪以前做肉菜剩下来的卤汁,每次做完卤肉一类的菜时,王佳琪就会把剩下的卤汁保留下来,冷藏在冰箱中,等到下次需要做卤肉时,王佳琪会用上一次留下来的卤汁做菜,如此循环往复,卤汁被不停地使用增味,这就让卤汁的香味历久弥新,做出的肉菜也会比新卤汁卤出的菜更为鲜香可口,比浓汤宝之类的调料好用多了。

  不过就算是用王佳琪改良的方法来制作这醽醁鲊,也要花上半天多的时间,王佳琪回到家正好中午十一点,到现在也过了晚上六点了。

  瞧着灶上的蒸锅不停地冒出股股热气,王佳琪知道醽醁鲊已经蒸好了。

  此时厨房中全是醽醁酒与鲫鱼的香味,这些香味都是随着滚烫的蒸汽散播到了房间中。

  把蒸锅中装有醽醁鲊的盘子端出,王佳琪又去盛了一碗饭。

  现在正好时吃晚饭的时间,王佳琪还炒了点白菜炜面筋作为今天的素菜,汤就只是简单的番茄鸡蛋汤。

  今天的重点是醽醁鲊,所以王佳琪先是吃的醽醁鲊。

  都说人生有四恨,一恨鲫鱼多骨,二恨金橘多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由此可见,鲫鱼味道虽味美,却是刺太多,吃鱼不走心的人很容易被鲫鱼刺卡喉咙。

  不过王佳琪的醽醁鲊却是吃不出什么刺,鲫鱼并不能像某些大骨的鱼一样生拆鱼刺,密集且细小的鱼刺用这种方法是除不了鱼刺的。

  所以王佳琪先是将鲫鱼横切,且将每个切口切得都要小于一根牙签的宽度,由于鲫鱼的刺是竖着长的,所以横切鲫鱼能将鱼刺切碎了,之后再加上香醋蒸煮,这样一套下来,就会使鱼刺软化,吃起来甚至吃不出鱼刺。

  这样做并不会使鱼肉过于糜烂,经过这些工序制成的醽醁鲊,鱼肉无刺味美,还带着醽醁酒特有的酒甜味,秘制的老卤汁也弥补了腌制时间的差漏,使这盘醽醁鲊更加鲜香。

  王佳琪将醽醁鲊配着饭吃,不仅是因为王佳琪习惯晚餐中有一道荤菜,还是为了配合古籍中说的,古代江南地区的人们喜欢用鲊拌着饭吃。

  苏老饕(也就是苏轼)说过,“江南人好作盘游饭,鲊脯脍炙无不有,然皆埋之饭中”,为了体会一下古人食用鲜鲊拌饭这种食物的乐趣,王佳琪也乐得自己尝试了一番。

  因为王佳琪喜欢吃软饭,所以煮出来的米饭通常都是绵软的,鲫鱼肉拌在软糯的饭中,不一会儿,小半碗米饭就吃光了,搭着其他一素一汤两菜,她吃着觉得有滋有味的。

  看来今天的醽醁鲊应该快有五品了吧,王佳琪自己猜测了下,最后打算再用系统鉴定一番。

  不等王佳琪来鉴定这道醽醁鲊的品质,系统就判定王佳琪完成了这次的任务,王佳琪也来不及用系统来鉴定她做的醽醁鲊了。

  “美食复原任务完成,奖励35000点经验值,73000点积分,种子浸泡配方一张。”

  王佳琪正想看看自己得来的奖励,却又听到了系统的通知。

  “检测到宿主成为中级厨师,系统将在24小时内升级,请宿主做好准备。”

  还想问问系统成了中级厨师以后,会增加什么功能呢,王佳琪的意识就回到了现实中。

  当从不入流的厨师升级到初级厨师时,王佳琪都没见过系统需要升级的,系统也从来都没通知过王佳琪它要24小时来升级。

  看来,这次升级会给系统带来巨大的改变,王佳琪有些期待这些改变会给她造成什么影响了。

  但是在期待之余,王佳琪get到了一个盲点。

  系统这次奖励的东西也很奇怪啊,王佳琪怎么想都想不起系统中有类似这样的东西存在。

  种子浸泡配方是个什么鬼哦?

  无奈现在不能进入系统查看,奖励的配方也提取不出来,王佳琪只能耐心等上一天之后,再进入系统查看了。

  ☆、第45章 云林鹅

  虽然不能进入系统查看奖励,王佳琪依然会自行练习厨艺。

  自从王佳琪成为初级厨师之后,她就养成了每天都要练习各色菜肴的习惯,就连睡眠时间,也被王佳琪充分地利用了,在培训空间内培训能让王佳琪丝毫不浪费晚上那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这种习惯几乎成了一种强迫症,王佳琪只要一天不练习,那一天就会浑身难受,所以她今天也不例外。

  既然决定“玉食人家”的主打产品是复古的华夏美食,那王佳琪也就趁着这段时间练习一下古菜肴,这样既能增长厨艺经验,又能提高烹制菜肴的熟练度。

  接下来,王佳琪准备练习的古菜肴跟鹅有关,这道菜并不是那任务中的那十二道复原古法菜,而是王佳琪在搜寻资料时,无意间看到的一道古法菜,其制作难度要比醽醁鲊还高,醽醁鲊是食材难配,这道菜是工艺费劲,当时王佳琪可没信心完成这一道古法菜肴,所以她并没有把这道菜放入完成任务的目标中。

  一般而言,王佳琪喜欢把整只鹅放入砂锅中熬煮煲汤,这样制成的鲜鹅汤吃着滋补暖胃,在湿冷的冬天喝上一碗清炖的鹅汤,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而这一回,王佳琪要烧的这道古法菜肴,在做法上讲究一个“蒸”字。

  这道菜肴的名称就叫做云林鹅,其源头出自元朝时期的一本美食小书——《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在古书上说,云林鹅需要用灶台文火慢蒸,而且这灶膛内用来生火的木柴也必须是山茅,不仅如此,这山茅的烧法上也有讲究,烧一只鹅得用上两把山茅,每一把山茅放在灶膛中只能等慢火将其自然烧尽,烧完一把山茅时,还要等锅内的鹅变凉了,再将鹅翻个面,才能烧上第二把,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云林鹅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不仅费时还费心,厨师得一步不离地在留灶台前看着火,不让火的势头突然改变。

  王佳琪并没有按照古谱上说的去做,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做法,懂得利用现代工具能大大减少烹饪的时间。

  复原古法的菜肴并不是说,要将其制作工艺也按照古法完完全全的复原,古代人那是工具简陋,所以要花费大把的时间才能将一道菜变得彻底入味,而在现代,光是煤气灶就能自然调控火势的大小,另外还有高压锅能将鹅肉迅速蒸得软烂。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云林鹅真的用古时的制作工艺,那这道菜就不太适合在“玉食人家”广泛推广了。

  经过王佳琪的改良,现在的云林鹅虽然也得花上五个多小时,但是这个时间算是在王佳琪所认可的接受范围之内。

  五个多小时的烹饪时间,其中四个小时是用来腌制全鹅的,剩下的时间就是将腌渍过的全鹅放在高压锅内蒸煮。

  为了制作这道云林鹅,王佳琪从吃过晚饭后就开始腌制了,直到现在,已经晚上十一点了,王佳琪才将这道菜彻底制成。

  整只鹅被王佳琪装在了盘中,呈现出一股婀娜多娇的姿态,为了不让盘中的云林鹅显得单调寂寞,王佳琪还在盘中放了两片生菜。

  这鹅的表层涂上了一层蜂蜜水,在被高压锅蒸煮之后,鹅的表面泛上了一片鲜艳而又漂亮的酱红色,配上那两片生菜,王佳琪脑海中莫名地想起了一句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话。

  “绿水浮鹅碧波荡。”

  没想到,她做的鹅还这么有诗意,王佳琪心中暗戳戳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