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5)(1 / 2)





  众人忙拜见了掌柜的,为首的伙计问张仲景:掌柜的可曾带了诏书和路引?

  张仲景点点头,打开包袱。

  众人皆跪下接了任命张仲景为掌柜的旨意。在核验过路引后,为首的伙计开始为张仲景一一介绍。铺子刚开起来,只收了做饭、施粥、账房先生、跑堂、并打扫的一些人,学徒还没有正式收起来,铺子里有四名布衣卫,主要是司管理的职位。

  学徒都已登记了近百人,掌柜未到,吾等不敢擅自主张,若是掌柜的方便,明日便唤他们前来挑选。

  张仲景点头:要从学徒里面选百名徒弟的话,那岂不是得有几百学徒,我们这能装得下这么多人吗?

  伙计们笑道:您还未看过咱们这铺子,这光外面,就有三间大屋,又是两层的。待走到里面,有一个十分宽敞的院落,还有正屋并厢房共十间,都是用来收治病人的。出了后门,走几十米,圣上还为我们新置下了两处住所。

  为首的布衣卫也说:掌柜的不必忧心,虽说是要选徒弟百名,但宁缺毋滥,这时间并未做限制。先生只管招那勤奋、有灵性的徒弟,明日挑学徒,那蠢笨的、年纪大不适合学医的,尽管刷去,不用着急。

  这施粥已是几日了?

  从开馆开始已是三日了,每日从天明开始,一直把两大锅粥施完为止。

  可是要继续下去?

  布衣卫回答:回禀掌柜的,是要一直下去。皇上怜悯百姓,这粮食每日从宫中直接送来,吾等只要熬制并分发给百姓即可。

  施粥的由来,最早是帝王致祭,以示兴农务本。后来在大荒的年岁,常有善人施粥,给流离失所的百姓果腹。也有大户人家喜得贵子或婚嫁的时候,大方施粥。像今岁没有大灾的普通年份,每日都施粥真是闻所未闻。

  张仲景叹道:皇上仁善,吾等必会谨遵皇命。当下安下神来,专心为医官筹划。

  却说恢复上朝的首日,以王允为代表的保守旧世家率先以上朝时辰发难,遭到驳斥后与以黄琬、吕布、陈宫为代表的新贵在朝堂上为恢复三公九卿制度和吕布及陈宫、田丰等人的提拔大吵一顿,最后以少年天子愤怒喊退朝离去而告终。朝堂上,支持恢复旧制的人众多,毕竟自从天子以五部一寺一院取代三公九卿后,旧臣们的势力遭到了大幅削减。

  如今相位也废除了,再也没有百官之首。

  王允、郑泰等人,已经完全不能插手以吕布、黄琬和皇甫嵩为代表的兵部事务中去。

  昭狱之事归陈宫管理的大理寺掌管,普通官员不得僭越。

  官员督查之事也归于骨干全部都由皇帝亲自从小吏提拔上去的监察院。监察院之首田丰,乃是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子弟。

  那田丰本是韩馥的幕僚,一直不得志,竟被天子暗地里派人去冀州接来,执掌新设立的监察院,百官俱是不服。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在他们被天子以排查董卓余孽为名软禁在宫中时进行的,当时消息不通。被放出来后,又因着劫后余生,不敢轻举妄动。如今看董卓乱党的清算已揭过,众人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如今天子毕竟年少,注重仁义之名,并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回味着今日朝堂上大片的支持者都随他跪在地上请求皇上恢复三公九卿制,王允心中暗自得意。

  可惜武将那边都站在己方对面。皇甫嵩尚未回朝,有人动了拉拢他的心思。可惜,就算是回朝那也是一个唯皇上之命是从的榆木疙瘩。王允心中不满,思来想去,连忙命一派的人写信给名满天下的卢植及孔融,寻求支持。

  又和议郎郑泰、何颙等人商议,继续上书皇帝吕布系董卓义子,理当贬黜,陈宫、田丰、徐庶和刘备不过尔尔,如今被委以重任,皆不妥,还要皇上下令杀死董卓封的官员蔡邕。

  当日晚上又备了车马去见荀攸,准备拉拢荀家。

  荀彧、荀攸也是世家之后,出身豫州颍川。颍川富饶,地处中原腹地、消息灵通、文化气息浓厚,出了不少的才子。当地最显赫的当属颍川荀氏,乃是荀子的后代,多出仁德忠孝,清正廉明之才。

  但荀彧却闭门谢客,告知:吾等臣子,应尽心尽力为皇帝做事,君子之交淡如水,若有商讨之事,请来吏部寻我。

  第30章 朝堂之上

  袁绍乃是四世三公之后,年少就颇有名气。

  董卓在时,袁绍擅自担任冀州牧,且不肯受朝廷召唤回京。他的叔叔袁隗为了不受牵累,将其驱逐出袁家,而他不忠、不孝的行径则被刘协写在诏书上告示天下。

  即使如此,世家影响深远,非一朝一夕所能撼动。袁家名气响亮,冀州的名士大都归从于袁绍。

  天子年少,即使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到冀州,朝廷斥责袁绍狼子野心的诏书流传开来、当地的士族根本不奉诏、依旧紧密地依附于袁绍身边。

  袁绍也不将诏书和刘协放在心上,听闻天子杀了董卓,暗地和亲信郭图说:怕是吕布杀了自己义父,唯恐天下人耻笑,才让那黄口小儿白占得了名声。

  但不久之后天子命公孙瓒伐冀州,袁绍便笑不出来了。

  公孙瓒有一支非常出名的精锐骑兵,名曰白马义从。这支军队常年在边疆和匈奴、乌桓等部落拼命,战斗力非比寻常,与并州狼骑、飞熊军齐名。

  袁绍坐立不安,与众幕僚相商对策。

  善于逢迎的郭图率先出主意道:先有董卓把持朝政,后有吕布祸乱朝堂。皇上年幼,为奸贼把持,竟坚持要将主公置于死地。如今主公退无可退,不如呼吁天下群雄,联络公孙瓒、幽州牧、豫州刺史等人共同杀入洛阳,迎救幼主。这样既能保全名声、护住冀州牧的地位、还能为今后做好打算。

  袁绍大喜,若真振臂一呼、诸侯响应,便可名正言顺积粮屯兵、将不响应号召的周边郡守杀了,纳了他们城池。

  还未等袁绍说话,一人已挺身而出,呵斥道:你这是陷主公于不义之中,天子再年幼,那也是大汉的主人,我等岂能生得二心?主公当务之急乃是上表天子,表明忠心,并还冀州牧予韩馥才是。

  袁绍变了脸色:沮授,你且退下。

  转而向另一位一身紫衣的秀美男子,和颜悦色问道:奉孝如何看?

  却说不出一日,王允见荀攸、去信卢植及北海太守孔融的密报就呈在了刘协桌上。

  布衣卫问:皇上,北海路艰遥远,是否需要?

  下手利落些,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刘协冷笑拍桌:好个王允,果真是个老狐狸。

  董卓势大的时候,就夹着尾巴做人,以求保住官位,皇上受了委屈也不敢出头,天天在背后暗搓搓盘算如何借刀杀人。

  演义里董卓死后,他根本不把刘协放在眼里,专注排除异己。明明董卓死后,刘协也是既得利益者,却一点权力都沾不到。又刚愎自大、不懂得审时度势,杀了只是为董卓之死叹息一声的名士蔡邕,使得董卓余党心寒,在贾诩的鼓动下拼得鱼死网破也要纠结残部杀回新都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