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63 调节心理的实用方法【中】???(2 / 2)


总之,心理调节便是在实践活动中矫正自己的心理,是参照客观的结果矫正心理的过程。

关于实践活动,可以先挑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再一点点扩大范围。

反正,在自己喜欢的实践中调节心理,会事半功倍的。

在矫正的过程中,找出是认知、兴趣、需要等哪一个或几个个性心理特征的问题,而后,再注重矫正之。

而把有问题的几个个性心理特征矫正好了,心理自然便好了,这样才是短平快的办法。

而且,这些才是心理的内核,调整它们才是最有效和省力的,调整外围,一辈子的时间搭上去也是不够用的。

自己不要这样做,也不要让爱讲理论的咨询师给忽悠成了这样,切记!

“认知”障碍了,张百忍连学习的“兴趣”也变淡了,作为一个好学生,马上便蜕变为差生了,还产生些许厌世的心理。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本是很好矫正的,然而,张百忍却不这么看: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些大家都懂,不过,能和其他个性心理特征互动就更好了,接着往下解构分析。

“认知”和“兴趣”改变了,它们扩张蔓延,张百忍的“需要”连带也被扭曲了。

扭曲之后,张百忍的需要成这样了:

为了将来依然能找一个好对象,为了感觉不丢人,为了不难为情,眼睛若是不近视,该有多好呀!

趁着刚近视,想办法医好它吧。

这件事情的责任在爸爸,他应该向我道歉的……

眼下,张百忍的心理正常了,明显看出以前的毛病了,那时候,我应该这样认为:

兴许,眼睛近视的女人,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的,我可以找这样的。

或者,以后,就因为近视便嫌弃我的女人,我还看不起她呐。

还有,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努力学习,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也是一样的。

其实,心理调节不是只改变想法就行了,而是参照实践,提升心理素质。

虽然张百忍的心理扭曲了,客观却没有扭曲,还要学习,甚至参加社会活动。

然而,我近视了,这样会怎样怎样的想法老是浮现在脑海,这当然影响张百忍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了。

所以,以前的张百忍也会对自己消极调节的,在心里,安慰自己会没事的。

然而,这样的想法还是间隔一会儿便会闪现,这便是强迫症状。

所谓强迫,便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拉锯战,往往具体在某个事件上,让患者反反复复、原地踏步。

这样,大脑便乱了,影响到当时的学习和生活了。

张百忍的躁狂性抑郁症是对强迫性抑郁症的反抗,不过,却跨过正常心理,反抗过头了。

可以这样说,强迫性抑郁症状态处于正常心理状态之下,几乎每个个性心理特征都被拉低了,调节的时候,要提升的;而躁狂性抑郁症处于正常心理状态之上,几乎每个个性心理特征都被抬升了,调节的时候,要拉低的。

反正是,个性心理特征脱离正常的心理状态了,再回复到正常状态,便好了。

由于金蝉子没有躁狂症状,张百忍便不再自我检测躁狂性抑郁症了。

经过这番努力,张百忍便开始对金蝉子调节心理了。